盛夏三伏,诊室门帘掀起时,一位中年男子缓步而入,解开衣衫时,胸背四肢遍布黄豆大小水疱,疱壁薄如蝉翼,破溃处渗出黄浊黏液,周围皮肤潮红肿胀。自述病发半载融资标的股票,初起仅腋下零星水疱,未料渐次蔓延,如今寝食难安,稍触衣被即疼痛难忍。观其面色萎黄如土,舌体胖大边有齿痕,苔黄厚腻如涂脂,脉象濡滑似缓流浊水。此乃"脾虚湿盛,湿热浸淫"之天疱疮,属本虚标实之证。
细究病因,患者经商应酬频繁,酒食无度,又居处卑湿,日久损伤脾胃。脾主运化,脾虚则水湿内停,湿郁化热,湿热搏结,外泛肌肤,故见水疱糜烂;湿热上蒸,则口舌生疮;湿浊困脾,故脘闷纳呆。恰如《内经》云:"诸湿肿满,皆属于脾。"此证虚实夹杂,既有脾虚之本,又见湿热之标。
治以健脾化湿、清热败毒为法。内服方以健脾祛湿方为基:党参配白术,甘温健脾,似晴日晒土,复其燥性;茯苓合薏苡仁,淡渗利湿,如开沟导渠,引浊下行;茵陈佐栀子,苦寒清热,若秋风扫暑,涤荡浊热;更入滑石、甘草,调和药性,使清利而不伤正。外用黄柏、苦参煎汤湿敷,取其燥湿敛疮之效。
展开剩余38%初治旬日,新发水疱即减,然旧疮渗液仍多。此际最忌更弦易辙,须知湿性黏滞,如油入面。遂守方继进,酌加白扁豆、山药健脾化湿。一月后复诊,水疱已消大半,舌苔转薄。三月期满,仅余色素沉着,脘腹舒畅。半年随访,偶因饮食失宜小发,调理即愈。
此案可鉴者有三:其一,治湿必先理脾,脾健则湿无由生,若徒清热利湿,终难根治;其二,外治当随证变通,初起黄柏湿敷以清热,后期当归油润肤以生肌;其三,调摄尤为关键,嘱其戒酒远湿,常食茯苓粥、赤豆汤,着宽松棉麻衣物。
回观此证,虽疱疮满布之重症,然紧扣"脾虚湿盛"病机,先健脾以绝湿源,后清热以消疮疡,终使肌肤重获光洁。患者从初诊时体无完肤,到后来疹消痂落融资标的股票,正是脾胃健运、湿浊得化之明证。医者临证,贵在明辨标本,知常达变,此案既彰"治病求本"之要义,亦显"内外同治"之妙用。
发布于:北京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在线股票配资平台_炒股配资公司_免息配资公司观点